HAVBEAT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
「做錯就要道歉,如果本意並非如此,我們也會很認真跟球迷說明原因。」中華職棒樂天桃猿(Rakuten Monkeys)浦韋青領隊如此說道,從正反面來看,樂天常常被球迷認為是「很有個性」的球團,對浦領隊來說,既然要聊行銷,就必須做出成績,讓高層願意繼續投資,進而衍伸出正向循環。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帶兵哲學:因為我們一直都在

 

約莫30年前,當時網際網路沒有這麼發達,球迷要關注職棒並不是那麼容易,除了現場支持,就必須透過廣播或者報章雜誌,浦領隊也不例外,他形容自己是著名主播徐展元口中的「沒有棒球就吃不下飯,就睡不著覺,甚至就會活不下去的棒球痴、棒球狂」,無論當天颳風下雨,個人行程怎麼安排,只要比賽一開打,浦領隊就必定會戴上耳機聆聽比賽進行。

 

正因如此,當大學同學劉玠廷於2004年力邀他加入樂天桃猿前身「La New熊」負責行銷事務時,浦領隊心動不已,他形容這是過去未曾想過的機會,「心中充滿想像,任何薪水多少、上下班時間與工作地點等實際應該思考的點位,全都被興奮心情所掩蓋。」

 

17年過去,浦韋青也從當年行銷主任轉換至領隊身分,棒球已經跟日常密不可分,若要提及這如何體現於生活,他認為當屬「互相配合」四字,棒球是團隊運動,球員配合教練下達的戰術,教練則配合球員長處作戰,「無論是對工作夥伴、客戶或者家人朋友,我都能夠連結對方需求,思考如何共創雙贏,棒球無形中潛移默化了我生活習慣跟態度。」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「不用每天說要拿冠軍,但行為無時無刻都要打磨自己往目標邁進,掌握團隊氣氛很不容易,但這對一支職業球隊而言太重要了。」棒球場有個特別現象,選手薪水高低並不代表年資跟出場機會,新生代主力要跟資深前輩們良性競爭、一同攜手前進,這是必須長時間建立起的文化。

 

「我球技不好,沒有科班經驗,能做的就是付出時間陪伴,希望選手隨時隨地都能看得到管理階層。」這是非常重要一環,賽季進行期間,無論訓練或者主客場比賽,浦領隊和球團幹部都會坐在場邊,「就因為我們一直都在,球員會信任管理層,會瞭解公司運作狀況,可以全身心投入球場。」

 

面對經營危機,痛定思痛,結合日韓職棒特色

 

提及樂天桃猿,其行銷功力聞名業界,首創明星開球、球場包廂販售業務、主題日活動、樂天女孩Rakuten Girls啦啦隊營運等,長年以實績寫下無數戰果,開各隊之先河。浦領隊對此說明,團隊過去很常利用休賽期間到日本、韓國與美國各球場實地考察,觀察在地經營細節、硬體設備差異、現場活動氣氛掌控等,把可以學習的地方帶回台灣。

 

這其中一個關鍵時間點是2012年,當時職棒還處在簽賭、假球事件的陣痛期,各隊票房跌至谷底,Lamigo桃猿(樂天桃猿前身)作為相對中小型企業,如果不做出改變,球團存續將成問題,浦領隊回顧當時,「心情就像沒有後路,我沒辦法幫老闆變出一億現金,能做的就是試著調整行銷營運方針,當然也要感謝高層在背後的支持。」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「以前總想著要讓球隊變強,票房就會跟著變好,但後來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。2012年 Lamigo桃猿拿到冠軍,票房成績卻非常慘烈,我不停反覆思考,球迷到現場看比賽是為了什麼?」

 

對浦領隊而言,台灣傳統應援方式很熱情,但尚有優化空間,他在日本、韓國職棒看到的在地經營,球場整潔乾淨、工作人員訓練有素、活動行程安排有序、還融合了綜藝元素,簡直顛覆中職球迷想像,「到球場看比賽是生活消遣,以前大家喜歡到餐廳看表演,或者喜歡看綜藝節目,那現在是不是可以融合相關元素到球場?這就是發想經過。」

 

賦予比賽主題,讓看球就像參加派對,球迷可以玩得更盡興,這跟球員在場上的優異表現相輔相成,打下好口碑、提升形象之餘,透過口耳相傳,其他領域的族群也會更樂於親近球場,讓職棒真正成為一項娛樂休閒事業,不再只是運動競技項目。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17年棒球故事,學習永無止境

 

如今社群媒體興起,網路影音發達,這是不可逆趨勢,球團與球迷間的互動相比於過去多元許多,浦領隊進一步說明,「球團終究不是消費者,只能不斷去試球迷喜歡什麼東西,很幸運能有足夠空間揮灑創意。」比較可惜的是,受到新冠狀肺炎影響,近兩年樂天球團有很多行銷策略受阻,必須留待未來執行。

 

正式接手領隊職務已有半年時間,浦韋青坦言有駕輕就熟的部分,也有些需要熟悉摸索,關鍵是思考必須比過去更全面,「以前球隊輸球會難過,但明天再來就好。現在球隊輸球,我必須要針對狀況想方設法解決,什麼時間該找教練檢討?策略是不是哪裡出問題?我還可以怎麼做?」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讓浦領隊感到溫馨的是,外號龍貓的曾豪駒教練總有很多想法,雖然仍須時間驗證,但他願意傾聽球隊從上到下任何一位成員聲音,這點相當難得,「他總能在適當時機,主動提出球隊近期碰到什麼問題,瞭解作戰邏輯,無時不把職務放在心裡,責任扛在肩膀上。」

 

「當然的,他壓力也非常巨大,戰績不好總教練總是最先被罵的那個。」言及至此,浦領隊略顯頑皮而無奈地笑著。

 

職涯願景與必須完成的目標

 

中華職棒目前五支球隊,乍看數量不多,但每位選手都是台灣棒球的一時之選,要拿下冠軍並不容易,與教練團互相配合、尊重專業,是近半年浦領隊重要收穫,「很感謝這麼多人給我機會,近期目標絕對是拿下總冠軍。」

 

至於中遠程目標,浦領隊希望將桃園國際棒球場打造成「運動樂園」,不僅是桃園地標,更是台灣地標,「樂天在日本有成功的球場改造經驗,我們會將其引進台灣,利用2年、3年至5年時間,讓球場周邊園區樂園化,這是我個人職涯很期待完成的事情。」

 

從La New熊到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,浦韋青領隊的17年棒球故事
Photo/樂天桃猿 球團授權提供

 

包含球隊博物館、運動園區等,帶給人們歡笑,藉著棒球傳遞母企業在台灣的價值,這是浦領隊職涯願景,他以前總希望能快速提供消費者難忘體驗,但在樂天集團接手球隊之後,浦領隊漸漸明白「以慢打快」的重要性,透過養成與部門分工,溝通協調跟成果都會來得更加全面。

 

棒球場上不乏英雄時刻,但要想走得長遠,更需專業的團隊協作,訪談最後,浦領隊以一例子作為結尾,「畢竟,一支球隊牛棚擁有三個球速148公里的好投手,會比只有一位160公里的頂尖投手來得更有調度空間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