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橫十九線,黑白落於方寸間,棋盤上從無到有,蘊含了千變萬化,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,圍棋就已廣泛流行,到了現代社會,在台灣,黑嘉嘉旋風吸引了大眾目光,但選擇以「職業棋士」為志業,除了某種浪漫情懷,更需倚靠強大的心理素質。
放眼「後黑嘉嘉時代」的台灣女子棋壇,兼具顏值與實力、職業三段的俞俐均一直頗被看好接棒。「其實我前陣子確實有點迷茫、有點沉淪…」即將滿23歲的俞俐均坦承最近心境才慢慢撥雲見日,「小黑嘉嘉」、「圍棋甜心」與「圍棋周子瑜」等稱號,對她而言都是學習榜樣,而非心理壓力,但備戰數月的心血,勝負有時就在關鍵一子,保持「平常心」三字確實是知易行難。
媽媽嚴格督促 17歲赴韓脫胎換骨
從4歲半起與姊姊一起上課,在陳永奇老師啟蒙下,俞俐均展露出圍棋天分,「雖然當時還有點懵懵懂懂,但我坐得住不會亂跑,媽媽也很意外我的耐心與定力。」到了9歲升六段後,決心朝職業邁進,進入棋院當院生,並接受林聖賢老師與師母的指導,起初爸爸對她的選擇並不支持,擔心未來出路窄,媽媽就帶她上課到處征戰,有時父母還會因此吵架,「媽媽比老師還嚴厲,每天盯著練棋,如果認為我輸了不該輸的比賽,會在教室裡小小兇我…」

國中讀的是圍棋班,俞俐均只需專心增進棋藝,13歲時通過檢定正式成為職業棋士,14歲就展開職業賽生涯,17歲時因緣際會獲邀赴韓國國家隊接受了11個月訓練,回到台灣後如「脫胎換骨」,在2018年、2020年拿下女子最強戰冠軍,斷了黑嘉嘉的五連霸,2019年搭擋旅日王立誠九段拿下全羅南道國手山脈圍棋賽混雙冠軍,讓俞俐均成了新亮點。「其實我完全沒想過出國,去韓國後也不是說對棋力有多大增長,而是開了眼界,學習在異地獨立生活,當然語言也有進步,同時也交到不少知心好友。」

棋風積極亂戰 錯失亞運資格受挫
外表斯文甜美的俞俐均,賽前習慣閉眼10分鐘平靜心情,待坐定進入比賽狀態後,鬥魂伺機點燃,棋風積極亂戰,「我看到哪裡有好機會,就會大膽殺…但缺點就是大起大落不夠穩。」去年12月的亞運國手第三階段選拔賽,確實讓她受到不小挫折,成為人生轉捩點,「或許是我自己心態不太正確,過於緊張了點,在最後名額加賽輸掉,錯失亞運資格。」
從去年9月選上亞運第二階段培訓隊開始,俞俐均每天早出晚歸,每天近10小時、持續3個月的辛苦練習,結果意外輸了最後一役,原以杭州亞運為目標的計畫徹底被打亂,經過一個多月的「耍廢」日子,腦子裡對圍棋完全放空,最近才慢慢找回下棋的熱情。

蹲下後跳更高 厚實穩健增加勝率
走下峰頂的感覺,點滴在心頭,脆弱的傷口癒合後,更懂得收放自如,「我希望未來棋風能走向厚實穩健,勝率應該也會提高!」平常在家除了下網棋、利用AI覆盤,俞俐均也會上圍棋網站看新聞與比賽動態,現階段逐漸增加訓練量,每天練棋時間會從1、2小時拉長至5小時,希望在8月的女子最強戰取得佳績,重新找回狀態。
身為職業棋士,收入主要靠比賽獎金,舉凡日常訓練課表、攻守策略擬定、心智體能維持到蒐集對手狀況等都要自己來,在疫情期間更顯不易,尤其比賽大多改採線上舉辦,「雖然感受不到現場氛圍與對手反應,但對我來說,有時反而有利!」俞俐均認為若是遇到氣勢強的對手,線上交手壓力小,比較容易發揮正常實力。
夢想墾丁潛水 跑步走路強化體力
圍棋除了鬥智也鬥力,俞俐均最久曾下過一場近7小時的棋,如果體力欠佳,成績自然不好,所以她除了偶爾爬山、騎單車、做瑜珈外,也會跑步半小時、上健身房重訓強化肌力, 若是40分鐘內的路程她也會盡量走路,「運動對我來說,也是很重要的紓壓方式,有機會除了想去攀岩,也想到墾丁潛水看看海底世界,只是不會游泳有點傷腦筋。」

而在飲食方面,俞俐均除了不排斥辛辣食物外,也很愛韓國的醬油螃蟹,閒來沒事也會煮一道菜,讓家人品嘗她的手藝,「可樂雞翅、土豆煎餅和皮蛋燒地瓜葉,都是我認真照食譜比例料理出來的,家人都說好吃。」從這些聽來有點「怪怪」的菜品中,嗅出屬於年輕女生的一絲青春俏皮。
隨然早與圍棋融為一體,但俞俐均不希望到了30歲,生命中仍只有圍棋,她近來嘗試經營自媒體,接些品牌商品代言,有機會也想參與欣賞的YOUTUBER的節目,「但目前都沒什麼人邀請我啦!」由於自小就投入圍棋,交友圈比較小,她希望能多接觸不同領域的長輩或朋友圈,開拓更多生活技能。
堅定獨行在職業路上,沒有永遠的贏者與敗將,俞俐均始終還是當初那位著迷棋局的小女孩,游移黑白之間,下出屬於她自己的「神之一手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AVBEAT運動線上課程會員計畫:
立即搶位:https://www.havbeat.com/